认知行为治疗运用在考试焦虑的辅导与矫治

2014-11-11 18:09:06524

前言
 
「焦虑」是一种文明病,在现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快速爆炸的科技时代,人们感受到的压力也变的越来愈多、越来愈大。焦虑原是人类警报系统之一,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防卫情绪,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发个体行动的意愿,使事情做的更好,有积极正向的作用。然而,焦虑的产生通常与焦虑的恶性循环有关,此循环是一个自动化的认知历程过程,使得个体焦虑的程度快速窜升,当个体面对威胁的情境,因为预期性的焦虑,使其实际表现受到干扰。
 
我们曾对小学四到六年级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高度考试焦虑的盛行率达5%左右,而呈现中度考试焦虑则更普遍,在青少年精神疾病中情绪困扰是最常见的问题,焦虑更占青少年门诊的6%~10%之间。
 
本文主要跟大家探讨分享如何运用认知行为治疗在考试焦虑中进行辅导与矫治。
 
认知治疗理论及技术中,以Ellis的理情治疗、Beck的认知治疗法、及Meichenbaum的自我教导与压力免疫训练,普遍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认知治疗理论。下面就分述说明其治疗与技术的实施步骤:
 
 
一、Ellis的理情治疗法
 
理情治疗透过让个案了解个人的信念系统对其情绪及行为后果的影响作用,认为人之不合理行为、情绪困扰是来自不合理的信念、思考导致,因此咨询者即在设法驳斥个案之非理性想法,协助当事人辨认出他自己原有的应该、必须、要求、命令等形式的非理性思考的信念,而使之重新建立理性想法。
 
理情治疗法的实施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
 
(一)咨询辅导员指出个案之非理性所在,让个案也能自觉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二)使个案了解除非消除非理性信念,否则不适应行为会继续存在。
 
(三)引导个案自己愿意改变非理性信念。
 
(四)协助个案以更积极、更实在的自我陈述来代胁非理性的自我陈述,以及思考与行为。
 
除了驳斥非理性信念的这个主要治疗方法之外,理情治疗法也广泛应用认知、情绪、及行为的方法,以协助当事人改变他的非理性信念和困扰的情绪及行为后果。然而Ellis的作法,较注重治疗师引导式地在语意层面上操弄,让个案知道并改变自己的认知信念,却很容易忽略行为延续的效果。亦即我认知上知道并有了调整,但在行为上仍无法有效控制,部份应谨慎应用。
 
 
二、Beck之认知治疗法
 
Beck认知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先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自动化思考的盲点,并学习一套有效觉察现实的方法,然后持续地在个体的认知基模中,形成新的认知观,以便更具弹性地掌握情境与问题。认知治疗法步骤如下:
 
(一)教导当事人认识不适应的观念,指那些造成个体无法应付生活经验、破坏内部一致性、及产生痛苦及过量情绪反应的想法。
 
(二)进行个体所报告事件及其情绪反应之间的「填空活动」,即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填入个体的想法。
 
(三)隔离与去个人中心化的技术,和当事人用客观的方式探讨想法和情绪之间的关系。
 
(四)获取可靠的结论,利用讲求实际证据的方法,使当事人体认到只有用实证的方法或步骤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
 
(五)改变规则,透过上述步骤,当事人可以发现他所遵循规则的误谬,并加以改变,使其更合理及较能适应生活的情境。
 
 
在Beck的治疗步骤中特别强调「苏格拉底式对话」的应用,使得他的治疗成为互动的过程,而不像Ellis那样直接面质,不给当事人自己思考的机会,而且除了苏格拉底式对话外,Beck也广泛运用各种认知或行为治疗的技巧来进行咨询或治疗的工作,鼓励当事人自己不断进行「个人的实验」,以检核及校正自己的思考内容和推理方式,也被认为是极有帮助而值得推崇的认知治疗理论(引自廖凤池,1988)。
 
 
三、Meichenbaum自我教导与压力免疫训练
 
(一)自我教导训练:
 
Meichenbaum早期发展出自我教导训练,是一套多层面的训练组合,用来教导当事人中断他们的不适应行为,并产生和工作相关且适合于该情境的因应策略及行为。这种组合包括了认知示范、外显或内隐的复诵、审慎选定及排列训练的工作、以及提供行为表现的回馈等。
 
Meichenbaum认为个体透过内在语言的自我教导,可以增加个体对刺激的区别能力,指导个体将注意力集中于适切的向度,并协助个体形成系列假设及将认知讯息存留在短期记忆中,以增进个体正确应变的能力。1980年,他的研究中更进一步的指出高焦虑者的内在对话有下列之特微:
 
(1)容易形成自我导向,而非工作导向,因此注意力无法集中;
 
(2)负向的内在对话远超过正向,因而使动机减弱;
 
(3)这是一种定型化特征,对焦虑不但无法控制,反而会提升。
 
 
(二)压力免疫训练:
 
后来,Meichenbaum将自我教导训练发展为压力免疫训练用以处理一般人的压力与焦虑,压力免疫训练是综合教导、讨论、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放松训练以及增强自我教导等技巧的综合方案,训练中的重要关键在于采用示范,受试者被明白的告以考试焦虑乃由于自找负向思考和负向的自我陈述,而训练之目标即在以不兼容之正向内言挑战负向内言,以减低考试或某情境的焦虑。
 
就治疗目的而言,Ellis企图完全改变当事人的哲学观,Beck和Meichenbaum则不采取这种急进及大幅度的个体认知系统整体改变的方式,而较强调特定具体的认知、情绪、及行为的改变。无论就常识判断或实征研究证据来看,Ellis的治疗目的显然较难以完成,而后二者则必然得到较多实证研究资料支持其治疗效果。
 
 
结论
考试焦虑在我国中小学生当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它可以视为人格特质的一部份,意指个人在特定的考试情境中的反应方式;亦有人指出考试焦虑是认知与行为二者交互作用所引起的情绪反应。而依据认知行为治疗考试焦虑的综合研究,发展出来的治疗方向应该包括四方面:
 
第一是找出社会影响来源,如父母、师长对考试成绩的要求;
 
第二是训练想象面对焦虑该如何应付;
 
第三是认知方面的评估并增加其正面思考的能力;
 
第四是实地演练的行为并评估其效果。
 
 
总之,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态   度、人格特质、父母管教态度、自我能力的评估、学业成就等因素影响,当教师对影响学童产生考试焦虑的可能因素有了更多的了解后,才能有效处理与抒解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以期减低考试焦虑的程度,在考试中发挥应有的实力,更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面对考试压力时在认知、行为及情绪的变化,并提供处理与辅导的行为方法,增强适应压力的能力。
 
 
文/ 蔡玉芳、黄碧玉 1879俱乐部 (1879计划网站引用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独家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报名1879计划,请点击我要报名

实时了解1879信息,请关注1879公众号